在一战中,随着战列舰装甲厚度的增加,普通炮弹难以击穿战列舰厚实的装甲防御。到了二战,随着坦克装甲厚度的增加,特别是像虎式坦克这类重型坦克,普通炮弹难以从正面将其击穿。而战列舰的装甲防御更厚,如俾斯麦级战列舰,使用较强的320毫米厚穹甲构成了坚固的舷侧防护,整艘舰船大量采用厚重的装甲防护使得该舰能有效防御当时最先进的被帽穿甲弹和高爆弹的攻击。
被帽穿甲弹是二战中较为先进的穿甲弹,这类穿甲弹的主要目的是用于防止炮弹击中厚重的装甲目标后发生跳弹现象。上面提到二战中,战列舰与重型坦克均配备了厚重的装甲防护,且大量运用穹甲(即有明显弧度的穹顶状装甲)设计,且倾角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尖锥状的普通穿甲弹击中这类装甲目标后容易被倾斜装甲弹开,发生跳弹及跑偏现象,造成无法击穿装甲。
后来,设计者们对炮弹进行了重新设计。他们发现将尖锥状的炮弹头换成钝头的弹头后,炮弹击中目标时发生了神奇的“扶正”效果。由于钝型弹头击中目标后,整个炮弹头覆盖装甲目标的面积较广,弹头周边的钝型附着物不仅能够起到支撑弹头进行“扶正”的作用,还能修正弹道让其“转正”。
使用钝型弹头后,由于击中目标时炮弹能“修正”直冲目标,有效减少跳弹的发生,使得穿甲效果得到明显增强,随后得到广泛应用。这种在尖锥状的穿甲弹头上套上一个钝型头的炮弹,被称为被帽穿甲弹。
但是由于钝型炮弹头的阻力较大,发射后速度明显不如之前的尖锥状炮弹,使得其动能下降穿甲动能不足,在后继的研发过程中,设计者们便在钝型炮弹头的前面加装了一个尖锥状的东西,管其叫做风帽,这类炮弹兼顾了尖锥状炮弹的速度与钝型炮弹头的“修正”穿甲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坦克炮、反坦克炮、舰炮等,被称为被帽风帽穿甲弹。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复合装甲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于穿甲弹的穿甲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今先进的穿甲弹穿甲能力更强。如使用钨与贫铀合金制作成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能击穿2000米距离上厚度为70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最先进的M829A2穿甲弹甚至可以击穿2000米距离上850毫米甚至更厚的均质钢装甲。
在反坦克炮弹/导弹的攻击下,即便是性能优良装甲防御一流的M1“艾勃拉姆斯”主战坦克,也扛不住这类先进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攻击。
更多关注微信公众号:jiuwenwang